江城足球网

图片

江西省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    江西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  江西省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单位

.

共圆转型、升级、提质的“职教梦”——宜春职业技术学院谋求新一轮发展走笔

发布日期:2015年11月24日    作者:    点击:次

2012年,成功跨入全省示范性高职院校行列,进入高职教育快车道,近年来更是招生人气高涨,专业优势突显,就业率连年攀升……

然而,面对国家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新形势、新任务,宜春职业技术学院面临重大而艰难的转型,必须科学确立办学目标,调整办学思路,打造特色鲜明、国内一流的高职名校,通过转型、升级、提质,推动新一轮发展。

“三问”讨论凝聚向心力

如何转型?靠什么推动升级?采取怎样的举措提质?去年以来,结合办学过程中面临的诸多压力,校党政一班人围绕这三个问题进行了深层次调研分析,为学校加速转型、升级、提质寻找突破口,为破解学校发展瓶颈凝聚新共识,汇集新动力。

今年10月初,一场结合“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突出“问良知、问能力、问实干”主题的“三问”活动在该校教职员工中开展。活动围绕“我应为学校做什么”“我能为学校做什么”“我为学校做了什么”三条主线展开。通过向全校教职员工“问心”“问能”“问干”,打开思想“盖子”,促成每一位教职员工自省、自发、自强,为学校新一轮发展发一份热、出一份力、建一份功。

“三问”活动开展以来,学校秉持爱生如子理念,深入推进“进农村、进社区、进基层、进网络”结对帮扶、志愿服务和帮助实现“微心愿”活动,推进“领导带班值周”、“校长接待日”、“领导干部挂点帮扶”、“支部联系班级”和“学校领导、中层干部、教授结对帮扶特困学生”活动,给学生送温暖,推动联系服务师生常态化,帮助师生解决实际困难。今年10月27日,校党委书记宋晓文将凝聚全校师生深情厚谊的10万余元捐款送到13级高护2班学生汪佳颖父母手中,支援该学生同病魔作斗争。同时,通过评选“优秀教师”“十佳辅导员(班主任)”“优秀共产党员”“先进工作者”等,树立各类岗位标杆,设立标兵示范岗,实行挂牌上岗、亮牌办公,引导教职工对照先进找差距、立足岗位创佳绩,让“问”的结果真正落地生根,催生发展新动能。

加速转型创造新动力

经过一番深入审视,学校确立了“控规模、调结构、提质量”的办学思路,并将发展的目标定位为:打造特色鲜明、国内一流的高职名校。

思路和目标已经明确,制约发展的瓶颈找到了,转型有了新动力。

规模怎么控?根据学校现有条件,合理控制招生数量,今年三年制中专生只招200多人,明年将停招三年制中专生。今年该校注册学生中,中专生人数下降了26.9%,大专生人数上升26.6%。校领导告诉记者,到2017年,该校计划将大专生人数增至1.5万人,五年一贯制学生规模控制在5000人以内。集中办学资源配置到高职教育,从过去重视招生数量转为重视生源质量,科学、适度发展。

结构怎么调?在调整生源结构的基础上,学校立足办学内涵结构的优化,重点加强专业结构的调整优化。适应国家经济转型新常态,学校积极策应市内外产业结构调整,加强了锂电新能源、新型服务业、电商、涉外护理、农村医疗等专业建设,对市场萎缩、就业不理想的专业实施限招,在人财物配置上,对与市场衔接不理想的专业亮出黄牌。学校创办的赣西电商创新创业人才孵化基地已蜚声全省,大学生创业基地已成规模,工学结合、学做合一教学模式已成该校办学新常态。

质量怎么提?质量是教育生命线。质量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的诸多环节,哪个环节脱节了,质量都会受到影响。但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指向学生。学生得到用人单位好评,才是高职院校办学高质量的证明。为此,学校重新设计课程体系,有职业素质课程、岗位能力课程、专业知识课程、人文拓展课程,着眼于学生职业拓展能力以及岗位迁移能力的培养,此外,学生第二课堂内容丰富,学生社团如雨后春笋,通过校园文化节、艺术节、专项技能比赛等,让学生一展风采,也提高了学校教学育人、管理育人、文化育人的效果。比如爱心社团长期坚持志愿者活动,出现制度化、品牌化、专业化、课程化等特征。

提升内涵增强爆发力

高职教育,核心是培养能就业、就好业的技能型人才。近几年来,学校紧紧围绕市场需求办专业、强学科,强化内涵建设,提升内涵新引力,走出了办学与就业快速对接的宽路径。2014年,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为87.43%,全年就业率达98.60%。

推动学校转型、升级、提质,加强内涵建设是重中之重。近年来,学校以市场为导向,全面优化资源配置,通过优化专业结构,打造核心竞争力,增强学生就业爆发力。护理、学前教育、医学检验技术、新能源应用技术(锂电方向)4个专业为江西省高校特色专业。同时,创建了各具特色、多种形式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护理专业“1124”模式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梯进式144”模式均入选江西省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该校护理学院在校生规模达7000多人,护理专业是该校名符其实最火的专业,该专业毕业的学生每年都供不应求,成为全国颇具影响的“金牌专业”。早在1995年,该专业就被卫生部列为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护理教育项目,被教育部列为全国首批示范专业。

校园整体改造,为提升学校内涵式改革效能创造好环境。去年以来,学校针对教师住房困难的问题,充分抓住宜春中心城区黄颇路棚户区改造的契机,将学校教师宿舍整体搬迁,既圆了教师的新居梦,又为学校发展规划腾出了新空间。

未来高职教育如何办?未来社会需要怎样的高职人才?这是提升教育核心竞争力必须思考的新课题。学校提出:把学生培养成市场的“抢手货”,而不仅仅是“紧俏货”。

一是资源优势互补,对接市场办“特色班”。通过优势专业与普通专业融合,开办交叉专业,培养学生多专多能,提升就业竞争力,如:护理和艺术的融合开办了护理艺术班、护理和外语的融合开办了涉外护理班等交叉型专业,运用专业兼容与交叉模式,极大地丰富了护理专业学生的技能素养,为广泛适应社会化就业创造了优越的技能条件。针对医疗市场需求,在医学院及时开设医学检验、医学影像、农村医学、药学等与时俱进的专业。目前,医学院学生数量达到4000多人。经管系采取“嫁接”办学方式,与单位、企业合办酒店管理专业、旅游管理专业等,以订单的形式,开设“天沐班”“恒元班”“维景班”“物流快递班”等

二是创新办学模式,对应专业办“创业班”。开办电商专业、汽修专业等。目前,学校建立了赣西电商创新创业人才孵化基地、大学生就业孵化基地两个教学基地。孵化基地总投资300余万元,建筑面积2000多平方米,同时可接纳100余支创业团队入驻。创业孵化基地启动以来,已为300余人提供创业项目培训,就业孵化基地已经完成场地规划,正式投入使用,可以一次性为100余名学生提供就业孵化,为学生从实训到创业架起“金桥”。

三是面向未来,适应改革办“联盟班”。组建以宜春职业技术学院为“母本”的职业教育联盟。依托县市区的中职教育师资和资源,将宜春职业技术学院的中职教育下放到县市区中职学校,后者与宜春职业技术学院大专高职无缝对接,将达标学生输送到宜春职业技术学院大专层次继续深造,取得相应学历,打通中职教育到高职教育的“最后一公里”。 今年8月,省教育厅已批准我市5个县市、6所中职学校与宜春职业技术学院实行联盟办学,全市一盘棋、共享资源、共同发展、共同育人,迈出了转型发展的重要一步。

调优生源结构、校园整体改造、组建宜春职业教育联盟——这,就是该校今年攻坚克难打出的“三张牌”。

改革需要勇气,发展需要动力。站在“十二五”收官的关口,展望“十三五”,宜春职业技术学院从艰难处做起,从攻坚点改起,凝心聚力,向着转型、升级、提质的“职教梦”,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紧迫感,跨越险阻,奋力前行。(宜春日报 辛冬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