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城而过的黄河,大街上飘香的牛肉面。走进兰州这个有着几千年文化底蕴的历史名城,其厚重的文化气息扑面而来。
与这种气息相通的,是眼下兰州市中小学正在开展的学校文化建设的热潮。11月中旬,本报采访组一行走进兰州多所学校,近距离感受这里的学校文化建设。
展示形象力,营造学校文化品位
作为经济欠发达省份甘肃的省会,兰州奋力实施“再造兰州”战略,加快率先跨越发展的步伐,近年的经济发展增速明显加快,全市教育事业更是快速发展,学校的办学条件得到极大的改善。
这个时候,教育该怎么办?兰州市教育局局长何泳忠的回答是:“在解决了基本办学条件后,教育进一步发展的关键在于如何丰富教育内涵,提升教育品质,彰显教育文化,让学校更具活力,让教师更有责任感与使命感,让学生更加健康与快乐。”
为此,兰州市提出,以学校文化建设为抓手,把加强学校文化建设作为提升学校内涵品质,推进学校发展的新航标。“过去,我们一直讲学校要特色办学。但是,如果不能将特色提炼上升为学校的文化,特色随时可能会丢失。”何泳忠说,“因此,我们提出加强学校文化建设,就是要用文化将办学特色巩固扩大起来。”
2010年7月,国家教育规划纲要的颁布实施,为兰州市深入开展学校文化建设提供了契机。2011年初,兰州市学校文化建设被列入兰州市教育规划纲要的改革试点项目之一。兰州市教育局随之成立了课题组,组建专家队伍,为各学校的文化建设提供专业支持和引领;同时下发文件,明确了全市学校文化建设工作的路线图和时间表,计划用3年时间,建设一批学校文化建设示范校。
2011年上半年,兰州市确定了30多所学校先行试点,各校制定了文化建设方案。兰州市教育局积极跟进指导,通过专家讲座、编写《学校文化建设应用实例》、实地巡回培训、举办现场会等多种形式培育典型,总结成功经验;下半年扩大范围,采取“点上出成果,面上抓推广,一校一品牌,校校有特色”的方式加大文化建设力度,并竭力寻求学校文化建设的抓手,分层分类构建学校文化建设。
首先是强化学校形象力的展示。所谓形象力展示,就是教育的使命意义、意蕴、功能等以物化形态呈现,包括校徽、校服、校旗、校歌等视听觉形象,楼宇、长廊、花园等校园环境等。在兰州几所中小学校,记者目睹了各具特色的校园形象力建设。
在兰州二十七中记者看到,校园整洁、素雅,教学楼内的楼道橱窗里,张贴的是学校每年评选的学习、文艺、体育等“校园之星”的照片。“这样的橱窗布置,比一味张贴名人头像、名人言论效果更好。”校长焦宪庆说。
作为学校形象力建设的一张“王牌”,学校从2009年开始,组建了一支由10多名高中生组成的国旗班。这些学生主要从高一新生军训中表现突出的学生中选拔产生,学校体育老师担任教练,每周利用课余时间训练两次。“每周一早上学校举行升国旗仪式时,这些学生可精神了,他们步伐整齐、动作干净利落,引来全校师生赞许的目光。”焦宪庆说。
兰州市畅家巷小学坐落在市中心的城关区,被群楼环抱,称得上是一所“袖珍学校”。两栋教学楼中间围个大操场,这便是学校校园的全部。
刚走进学校时,记者的心中不免疑惑:这样的校园如何塑造形象力。但是,当记者走进教学楼时,心中的疑惑一下子消除了。楼道内、楼梯间、图书室、美术室,甚至卫生间都被精心修葺过,处处体现对学生的关爱。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学校每间教室的墙上,都有一块“赞美时空”,上面贴满了小纸条,纸条上写的都是赞扬学生的话。该校校长李建萍说:“我们这样做的目的是让江城足球网的学生得到激励,树立自信,有助于营造良好的校风。”
谈到学校文化建设形象力展示时,何泳忠特别强调:“在学校文化建设中,校园不能向公园看齐,不仅要有良好的校舍设备等物质条件,更重要的通过教育元素的渗透使教育场所具有文化的内涵与教育的意蕴。应该根据学校的特点、育人的要求,着力营造儒雅、典雅、素雅的校园文化品位。”
塑造精神力,丰富师生精神家园
“学校文化建设不能只停留在校园环境、楼宇设计等层面,更重要的是精神力的塑造。”何泳忠说。
兰州在学校文化建设中的另一个抓手就是塑造精神力。所谓精神力塑造,就是教育的思想、信念、灵魂、价值观等上升为精神力量,主要内容包括学校的办学理念、核心价值观、发展愿景等的提炼和设计,以及校训、校风、班风、教风、学风,学校格言、教师誓词、学生誓词等的确定;同时将这些理念、愿景、校训等作为全校师生的行动方向与自觉追求。
如何塑造精神力?何泳忠提出应当从三方面着手:一是挖掘学校的传统文化。从整理挖掘校史入手,不断发掘其内在的文化存在,认识前辈师生在学校发展史中留下的足迹与精神资源,丰富师生的精神家园。二是积极移植外来文化。学校要想办法移植、吸取别家之长,借鉴别校之优,并把它嫁接到本校文化之中,为本校的文化注入活力,使本校文化更加优秀,形成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学校文化。三是努力生成新的文化。集中广大师生的智慧,形成学校独特的办学理念,并将其逐步融入内化到师生的实际行动中,变成师生的共同精神追求和行动力量,从而进一步形成更好的校风、教风和学风。
在学校文化建设精神力塑造方面,兰炼一校堪称成功的典范。“两年来,我们在继承学校原有办学特色的基础上,经过不懈追寻和论证,构建起以‘立人教育’为核心的学校文化。”校长朱雪松说。
在专家的指导下,兰炼一校将学校原来的特色办学经验进行提炼,最终形成了包括核心理念、发展愿景、核心价值、校训、校风、教风、学风等一整套系统的“立人教育”的学校文化体系。
“学校文化建设精神力的塑造过程,就像穿珍珠,要对学校的历史和之前做过的特色亮点进行梳理,然后用一根线将之穿起来,便完成了精神力的塑造。我们找到的这根线就叫‘立人教育’。”朱雪松说。
兰州二十七中是一所有着80多年历史的学校,一直将“勤奋求实”作为校训。在学校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学校提炼出“师生双成”的文化建设主题,意思是“既要高度重视学生的发展,又要高度重视教师的发展”。
畅家巷小学在学校文化建设过程中提炼出“畅文化”的核心理念,鼓励师生“畅育心灵、畅达生命”,持守“和畅”之理,孕育“顺畅”之心,张扬“畅达”之愿,演绎“畅响”之情,在特色文化熏陶中演绎“畅文化”的灿烂。
落实执行力,形成特色文化品牌
形象力的展示和精神力的塑造,是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方面。“但仅有这些还不够,还必须以学校运行机制与制度的执行力作为第三个抓手。所谓执行力落实,就是通过教育制度与机制将学校的思想观念、核心价值及物化形态内化成学校成员共同行为的动力,主要从学校的发展规划、管理制度建设、学校礼仪形成、校本课程开发等方面保证学校文化建设的主题得到落实。”何泳忠说。
在兰炼一校采访时,学校在“立人教育”文化建设的执行力落实上的一系列做法,给记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校长朱雪松说:“就学校层面来讲,科学的理念很关键,但如果没有执行力,一切都是空的。”
朱雪松向记者详细介绍了学校文化执行力落实的主要做法,概括起来,主要是“三大载体”和“四个走进”。
“三大载体”是指渗透“立人”文化的班级文化建设、以学会服务为特色的少先队活动和个性色彩浓郁的学生社团活动。“校园小导游”是学校众多特色少先队活动中的一个。记者在学校采访时,“导游”是一名三年级女生。个子不高的她,腰挂扩音器,头戴微型麦克,用标准的普通话大方地讲解着学校的“立人”文化。
“四个走进”是指让“立人”文化走进校园环境建设、走进教育教学实践、走进校本课程建设、走进师生精神世界。朱雪松说,在课堂教学方面,学校通过改革评价机制,推行课程督导,强化深度教研等,构建起“乐问善思”的乐学课堂。
在课程文化建设方面,兰炼一校提出,用课程文化丰富“立人”文化,用“立人”文化滋养课程文化。学校形成了以“独轮车”、“书艺”、“古诗文诵读”、“国防教育”等为特色的校本课程体系,并编写了教材。
为了让“立人”文化真正走进师生的精神世界,兰炼一校将社区和家长及学校周边资源引入学校,先后成立了“家校爱心社”、“家长义工队”、“校园绿化队”等。
兰州二十七中在落实学校“师生双成”文化执行力方面同样做得非常扎实。在学生成人引导方面,学校开设了以加强学生个人修养、学会做人为目标的校本课程,通过心理辅导、专家讲座、学习辅导等手段,帮助学生成人成才。在教师制度建设方面,学校坚持以班主任为核心,倡导团结合作,打造和谐的教学团队。
目前,兰州市学校文化潜在和巨大的教育功效已在广大中小学日臻显现,并已成为广大师生的自觉和自信,学校文化建设已经成为全市中小学内涵发展、品质提升的新航标。
全市现已形成了以兰炼一校的“立人教育”、畅家巷小学的“畅文化”、兰州二十七中的“双成文化”、兰州十中的“思行文化”、兰州四十九中的“爱生文化”等为代表的学校文化精品。
当记者的采访将要结束时,何泳忠说:“学校文化对学校的发展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建设学校文化要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不断挖掘积累,不断发展完善,从办学特色入手,一步步做起、一点点积淀,从而向着文化强校的目标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