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成为时代课题,经济转型期待高等职业教育的转型、高职教师自身的变革;由于生源持续减少,院校之间的竞争更加激烈,加强内涵建设,对高职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
高等职业教育起步晚、尚处在探索阶段,要求教师不断探索、超越和创新。高职教师多数从学校到学校,接受的是传统的学科型教育,过去重知识、轻能力、重书本、轻实践的观念深深地植根于其经验、习惯之中。面对市场经济对人才的新要求,面对新职业、新技术频出,面对“教学做一体”、“行动导向、任务驱动、项目教学”等新理念、新模式和新方法,不少教师难以适应。
山东省淄博职业学院在加速教师培训的同时,十分注意引导教师不断进行自我反思、自我创新、自我超越,提出“融入区域经济发展,瞄准人才需求市场;专业锁定市场走势,培养跟踪就业岗位”的办学理念,引导教师深入企业调研和锻炼,时刻关注企业需求和社会变革;引导教师关注学生身心成长规律,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通过举办创新事件交流、管理案例评选,引导教师在实践中进行自我反思和持续改进。
产学研结合,是高职教师队伍双师素质可持续的有效保证
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从鼓励并硬性规定教师取得实践经历和能力,到从企事业单位选调实践经验丰富的工程技术和管理人才到学校任教,再到主动参与社会企业应用性课题研发等,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师资队伍的技能结构和对学生进行职业指导的能力。但随着技术的进步、社会的变革,引进的双师型教师也会逐渐失去原有优势。
怎样保证教师队伍双师素质、市场价值可持续发展?产学研结合乃至“产学研一体化”,是最佳途径。把职业院校特色优势专业发展为以教学为基本功能、具有研究开发和生产功能的统一体,使教师身兼教师、研发人员、生产技术人员或工程师等多重身份,或者以其中一种身份为主其他身份为辅,这种机制可以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把教学与生产、新产品研发以及新技术、新工艺的推广和应用有机结合起来,把理论和实践、设计和生产、教学与研究有机结合,师生置身于真实的生产环境中,既培养了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也使教师与企业需求同步甚至领先企业,促进了教师市场价值的持续提升。同时,教师可以站在高职教育研究者的角度,准确地分析和评价该专业领域的职业行为和职业工作的过程,追踪职业岗位群的变化,使专业教育教学做到与时俱进。
学院近年来在产学研一体化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探索,如生物制药工程系的生物研究所,从产品研发到产品生产,全部由师生来完成,指导教师既担任专业课程的一体化教学,也借助研究所这一平台研究了实际生产中的技术和工艺问题、发表了研究论文、获得了国家发明专利,成为社会上调味品企业追捧的“香饽饽”。
加强职业文化建设,是高职教师队伍持续成长的不竭源泉
职业文化是人们在长期职业活动中逐步形成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行为规范以及相应的习惯气质、礼仪与风气,它的核心内容是对职业使命、职业荣誉感、职业心理、职业规范以及职业礼仪的自觉承认和自愿遵从。职业文化对教师个体的思想和行为有巨大的影响和类化作用。高职教师职业文化的突出内涵是职业性、专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关键是精神独立、注重实践、奉献敬业、创新进取、团队合作。构建高职教师职业文化的形态,打造引领和激励教师持续成长与发展的环境和氛围,是高职师资队伍可持续成长的根本所在。
学院超前规划,从新校区规划之日起,就注入厚重的文化因素,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建筑文化,建筑格局很好地体现了学院的办学理念;引进大学形象设计系统,注重企业文化与大学文化的融合,形成了自己的品牌形象;每年进行教师职业文化、礼仪培训等。
构建动态激励机制,是高职教师队伍持续成长的根本保障
激励教师的核心是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评价要以激励和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为目的,突出教师在评价中的主体地位、教师参与和自我反思,注重评价对象的差异性和多样性。要坚持发展性原则,将立足点和侧重点放在对教师成长的激励方面。要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评价观,提高自我评价的能力,使教师自我评价在促进教师发展上起到更大的作用。应充分考虑物质与精神、长期与短期、团队与个人、正向与负向的各种激励因素,根据教师群体的职业文化特征和个体的个性差异,将物质激励、工作中的责任激励、决策中的参与奖励、成长中的目标奖励等各种激励方式灵活地结合起来,艺术地激发并真正地调动所有教师追求自我发展、自我成长的欲望,以个人的成长促进事业的发展,实现激励的最高境地。
学院在激励机制改革上进行了大胆探索,构建起教师自我成长的动态激励机制。一是实行学院、系、教育教学部三级预算管理,管理重心落到教学第一线;二是建立了干部和教职工能上能下的“赛马”机制;三是完善了从部门到教师个人的评价考核体系;四是形成了对部门和个人的年度重奖激励机制。
淄博职业学院的迅速发展,与实行内涵优先发展战略、高度重视师资队伍的职业成长息息相关。在师资队伍建设上,学院经历了从引进培养、搭建发展平台到构建教师自我成长机制的过程,一是引进教师,教师来源呈现多元化,近半数教师是来自企业一线的骨干;二是加快培养,制定优惠政策鼓励教师到企业锻炼、派送教师到国内外高校、企业、教师培训机构进修培训;三是实施“百万创新”工程,鼓励教师进行教改科研攻关、产学研合作等,师资队伍整体素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