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丽水学院教授徐龙年
年轻学子到大学干什么来的?我认为正确的答案应是“真理学问两相求”。求真理属于为人、思想的范畴,求学问属于为学、知识的范畴。朱镕基同志至今还清楚地记得他当年刚到清华大学时系主任讲过的一番话:“你们到这里来,第一是学为人的,第二是学为学的。为人、为学都学好了,才能成为国家的有用之才、栋梁之才。”这番话讲得实在太好了,虽然已时过半个多世纪,仍须当代大学生认真记取并身体力行。为人、为学都很重要,在我看来,倘若由于某种原因两者不能齐头并进、同时兼得,那就要“两利相权取其重”,应将“为人”摆在更优先的位置。“为人”学好了,就一定能对社会做出贡献,无非是贡献大小而已;“为人”未学好,却势必成为次品、废品甚至危险品!
千万别把社会看得太阴暗,也别把社会看得一尘不染——社会原本就是真善美与假恶丑的混合体。随着时代的进步,真善美占的比例必将不断增大,但永远都不可能达到社会的全部;假恶丑必将逐渐失去地盘,但一万年后都不会等于零。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人,尤其是广大青少年,应该时时处处与真善美为伍,努力追求真善美,争取创造真善美。这样的人多了,我们的社会一定会变得越来越美好。
所有成年人都须记住一个极其浅显却又极其重要的基本常识:我们是吃五谷杂粮而非喝玉液琼浆长大的。喝玉液琼浆的是神,自古及今只生活在虚幻的世界里,我未曾见过,不敢妄加评说;而吃五谷杂粮的人有两点绝对回避不了:一是会生病,二是会犯错。能否明乎此,其结果有天壤之别。不明乎此,定会视自己为百病不生的铁打金刚和永远正确的神仙圣哲。能明乎此,就会经常进行谨慎的、自以为非的检点:事前三思而行,事后及时反省;择其善者而取之,择其不善者而弃之。长此以往,庶几可保少生病,不生大病;少犯错,不犯大错矣。
“不想当元帅的兵不是好兵。” 对拿破仑的这句名言,我向来不以为然。当合格、称职的普通一兵并非易事,也很光荣,为什么要整天想着有朝一日去当元帅?依我看,还是把江城足球网的心思和精力花在学习和本职工作上为好。对学习和本职工作精益求精,心里是充实的,生活是愉悦的,人生是有价值的。至于水平高了,能力强了,党和人民要你挑更重的担子,那是顺理成章、水到渠成的事,不是靠日思夜想得来的。
有人轻视你,千万别生气;有人嫉妒你,千万别计较。最好的办法是坚持在正道上用劲,努力再努力,勤奋再勤奋!请相信:实践出真知,天道终酬勤!等到你的能力、水平远远超过轻视你和嫉妒你的人时,那些异样的目光和刺耳的声音自然会消失得无影无踪。不过,这时你千万不要反过来去嘲讽那些曾经轻视和嫉妒过你的人,因为那是小人的作为,不足取。
人的劣根性是喜欢安逸,贪图享乐,而不是其它,更不是相反。古往今来一切品格高尚的人,卓有建树的人,全都是能长期坚持与自身的劣根性抗争,并不断取得了胜利的人。你什么时候为了达到正确的目标而感到很忙碌,很辛苦,想必你在长进、收获之中;什么时候觉着太惬意,太舒服,你可得自敲警钟,三思而行了!
一个人被任命为某领导职务,这是外部形式;是否具备担任此职务的素质和能力,这是内涵。外部符号和形式的取得并非易事,但与内容的充实、内涵的修炼相比,则后者要困难得多也重要得多了。为此,每年在参加本校毕业生的告别聚会上,我除了表示衷心祝贺外,总要给他们“泼冷水”:大学三四年里,无论你多么努力勤奋,都只是学到了一点点基本的知识和技能。走上社会后,一定要通过多读书和多实践,长年孜孜以求,不断地充实、修炼和完善自己,这样才能与人们心目中“有涵养、有知识的大学毕业生”的称号名实相符。
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毛泽东他老人家早在1963年就已作了相当明晰的阐述;人的错误思想是从哪里来的?哲学界仍在探讨、争论。在我看来,世界上一切坏事都是从厌恶劳作开始的。指责那些不劳而获的人是酒囊饭袋或行尸走肉并不为过。人生的乐趣和价值全来自于劳作。辛勤而诚实的劳作,于人于己,于国于家都有利。辛劳一天,换来一夜酣睡;辛劳一生,将享永世安眠。
著名学者、历史学家陈寅恪先生在一次讲隋唐史时的开场白是这样的:“前人讲过的,我不讲;近人讲过的,我不讲;我自己讲过的,我不讲。现在我只讲未曾讲过的。” 前人、近人和自己讲过的都是旧,未曾讲过的才是新。推开来想,“新”确实是我们为人处世经常追求的目标:新知识、新技术、新视角、新产品、新局面、新气象、新境界…… 而因循守旧、故步自封、按部就班、人云亦云等,则向来为人们所鄙夷和诟病。当然,世上万事万物还得具体分析,有些事物却是越旧越好,比如文物,比如绍兴老酒,……至于夫妻配偶,倘若也崇尚喜新厌旧,弃旧图新,那么家庭和社会就无和谐可言了。